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网站首页

新闻公告

我室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

发布日期 :2012-09-10作者 :点击 :

 

    2012年9月4日,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的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报告,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并与实验室研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以下评估意见:

    l、实验室定位和研究方向

地处我国汽车产业基地的“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开发车用材料高性能化、轻量化、节能环保以及发现新材料及其新性能和提升现有材料性能和加工技术为研究目标,为发展我国汽车材料做相应的技术储备。

实 验室的定位是:汽车工业(包括机械工业)材料共性基础问题;以关键汽车材料及其成型技术与加工工艺为着眼点,辐射机械工业相关材料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 努力实现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形成汽车材料及加工工艺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基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中心,成为国家相关领域的公用平台。

以高强度、轻量化、低成本的汽车材料开发及其相应的汽车零部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为核心任务,开展功能材料及新材料开发基础研究,金属材料及成型工艺研究,非金属材料及应用开发等三个研究方向。

   2、实验室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代表性研究成果情况

在评估期内,实验室承担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80余项,科研总经费1.1亿元,其中国家级任务近4000万元,有2项教育部创新回队项目。

实 验室在板材成形技术与应用高强度灰铸铁及金属材料焊接技术、功能材料性能研究及制备、新型镁合金的开发、成型及应用、新型高性能热作模具钢等方面取得重要 进展。特别是基于模具离散化与数字化控制的新构思,创建了板材多点成形成套技术,率先开发出系列化多点对压成形设备,使多点成形由实验室研究变成了工程实 用技术。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3项,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己技术转让成果3项。发表SCI论文829篇,SCI他引3000余次。外文专著8部(含章节),中文专著1部。实验室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3、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实验室主任与学术骨干情况

实验室团队建设是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并重,己经形成了一支包含2个教育部创新回队在内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4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3人,优秀中青年14人,队伍结构合理、学术思维活跃。实验室主任蒋青教授为材料领域的知名学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评估期间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6人,国家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者9人,获省部委以上正式命名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3人。评估期内,培养博士后7人、博士174人、硕士507人,其中2人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人获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

   4.对外开放,学术交流以及研究实验平台开放共享情况

实验室重视国际学术访问及交流,80人次参加各类国际会议、20人次国际会议邀请报告或会议(分会)主席。与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开展了实质性国际学术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与一汽、二汽集团技术中心等国企建立了密切的联合协作关系。实验室仪器设备实行全面开放。评估期间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21项,资助经费105万元。

   5、制度建设,日常管理以及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实验室建立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全面开放的管理体制。设备维护向高使用率设备倾斜。使用方式根据绩效分配使用额度的前提下有偿使用。绩效按年度指标要求,超额后提供超额额度。评估期间利用“985”、“211”建设经费及科研课题经费,投入近1300万元购置了大型仪器设备。

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域限制,实验室难于引进领军类人才;同时运行经费偏少,访问学者工作开展不多。

主持召开国内和国际会议较少。

实验室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

积极主持召开国内和国际会议,扩大学术交流范围和学术影响,争取在汽车材料的材料科学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一条:第五届中德双边研讨会:纳米-介观体系热/动力学模拟及其应用 下一条: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题开放日

信息管理与技术维护:吉林大学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Email:aml@jlu.edu.cn 电话:0431-85095878